那个时代,女艺人的社会地位低下,婚姻往往充满局限。然而,常香玉却勇敢地在婚前向陈宪章提出了自己的三个坚决要求:一是不嫁官员,她渴望纯粹无权势干扰的婚姻;二是绝不做小老婆,她坚持婚姻中的平等与尊严;三是希望对方不因她是艺人而轻视她,期待得到真诚的尊重和理解。
这三条要求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,许多人听后摇头不已,议论纷纷。但常香玉毫不动摇,幸运的是,她遇到了同样坚持理想的陈宪章。陈宪章不仅完全答应了她的条件,还为她辞去官职,结束了与前妻的婚姻。
为了更好地支持常香玉的艺术事业,陈宪章毅然投身戏曲领域,潜心学习相关知识,并为常香玉量身打造剧本。其中,堪称巅峰之作的《花木兰》成为两人合作的杰出代表,令常香玉的名字响彻梨园,彰显了夫妇俩非凡的艺术才华。
在舞台上,陈宪章与常香玉配合默契,情感真挚,将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演绎得生动鲜活,每个细节都仿佛注入了灵魂。生活中,陈宪章更是常香玉的坚强后盾,了解她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不足,亲自辅导她学习文化知识,帮助她掌握看报、写信等基本技能。
在陈宪章的鼓励和帮助下,常香玉的视野不断拓宽,知识日益丰富,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。正是这些经历,使她的艺术道路更加宽广,人生更加多姿多彩。两人携手追求艺术梦想,彼此扶持,共同成就了梨园佳话。
1950年,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关键时刻,常香玉怀着炽热的爱国心,毅然挺身而出,为前线奋战的志愿军士兵贡献力量。她心中默默酝酿着一个宏伟的计划——捐赠一架战斗机给祖国。
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,常香玉自1951年8月7日起,带领她的剧社踏上了全国巡回演出的征程。几个月间,她们辗转多个城市,共演出180场戏。通过这些义演,常香玉成功筹集了高达15.2亿元(旧币)的资金,为国家注入了强大的经济支持,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宝贵的物质保障。
心怀大爱的常香玉,为了筹集更多资金,不惜牺牲个人利益,卖掉了剧社的卡车,捐出自己的首饰和积蓄。她无私的奉献与坚定的信念感召了无数人,更多的爱国力量加入了她的行列。
最终,常香玉用筹集的资金成功捐赠了一架米格-15喷气式战斗机,这架战机被命名为“香玉剧社号”。然而,她并未因此停下脚步。1953年,她率领剧社冒着生命危险,突破重重封锁,前往朝鲜战场进行慰问演出。
常香玉用她卓越的艺术才华,为前线的志愿军战士送去了家乡的关怀与鼓励,使他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与支持。她的爱国情怀深深镌刻在国人的记忆中,她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光辉榜样。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和爱国者的精神,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